1. 腾博tengbo9885官网


    1. news

      行业资讯

      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解读2021-12-30

            为培育和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及行业组织,在开展专题研究 、实地调研、座谈研讨、广泛征求意见等基础上 ,编制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21年12月28日,为加强部门协同 ,形成政策合力,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公安部、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部 、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 、国防科工局、矿山安监局等15个部门联合发布了《规划》 。

            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的载体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设备,正极大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近年来,通过持续创新、深化应用,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 ,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我国已连续八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 ,2020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246台/万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2倍 ,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在仓储物流、教育娱乐  、清洁服务、安防巡检 、医疗康复等领域也已实现规模应用 。强劲的需求催动了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 ,“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2020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大关,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1.2万台(套)。与此同时,我国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研发体系逐步完善,运动控制 、高性能伺服驱动 、高精密减速器等关键技术和部件加快突破,整机功能和性能显著增强 。一批立足于自主创新的机器人企业快速成长起来,并持续向市场推出新技术、新产品,部分已成功跻身国际主流市场。

            未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日益增多,产业的强劲增长势头仍将继续延续  ,“十四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将进一步发展壮大,预计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将超过20% ,以此推算 ,则202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将超过2500亿元。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 、新能源、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均将机器人作为抢占科技产业竞争的前沿和焦点,加紧谋划布局。我国也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加快推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打造科技强国,推动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这就要求我国机器人产业必须加快解决当下存在的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 、高端供给缺乏等问题,抢抓时代机遇 ,实现自立自强 、换代跨越。基于此,《规划》提出“四个着力”,即“十四五”期间 ,我国机器人产业要“着力突破核心技术,着力夯实产业基础,着力增强有效供给,着力拓展市场应用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持续完善产业发展生态” ,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

      一、提高创新能力,实现产业自立自强

            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机器人的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国科技实力、高端制造装备的重要标志。“十三五”以来,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均取得长足进步,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还存在技术积累不足,技术供给不畅,产学研用脱节,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等问题 。因此 ,《规划》提出,要将“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作为未来五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大对机器人系统开发、操作系统等共性技术,以及仿生感知与认知 、生机电融合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力度。二是建立健全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机器人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的作用,加强前沿、共性技术研发,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来源,同时提高科技成果转换率;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产研融合,构建有效的产业技术创新链。三是支持协同创新和融合创新。鼓励产业链企业联合研发,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推进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5G  、大数据 、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融合创新,提高机器人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强化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到“十四五”末,实现我国机器人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

      二、夯实产业基础 ,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基础能力不仅与一国的产业安全息息相关 ,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产业的创新高度 。在机器人领域,我国目前虽然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全产业链条体系 ,但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部分领域还面临着受制于人的困局。究其原因,产业基础研发展薄弱是关键所在。如,一些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工业软件等基础领域存在诸多短板,高端关键零部件等依赖进口;行业标准不完善、滞后、系统性不足等问题;检测认证仍处于成长阶段,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基础层薄弱的问题倘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严重阻碍产业实现自立自强、跨越升级的步伐。在此背景下,《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要着力推动产业链协同、产学研联合攻关 ,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持续推进机器人标准化工作及检测认证体系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为更好地提升基础能力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要重点研发“高性能减速器” 、“高性能伺服驱动系统”、“智能控制器”、“智能一体化关节” 、“新型传感器”、“智能末端执行器”六大机器人关键零部件。

      三、增强高端供给 ,填补多领域需求缺口

            机器人是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智能化升级的关键装备,对推动我国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意义重大。同时,它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得力助手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利器,为推动生产水平提高、生活品质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十三五”以来,我国机器人产品种类不断丰富、性能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场需要。如,自主品牌弧焊机器人产品功能、性能及可靠性逐步提高 ,并已逐步实现在中薄板领域的应用;重载AGV的最大负载能力达到200吨,能够满足工程机械、船舶及动车的应用需求 。扫地、擦窗等服务机器人开始走进大众家庭,迎宾 、巡检等服务机器人也逐渐活跃在酒店、营业厅等公共场所。然而 ,相较于国内旺盛的市场需求,目前我国机器人产品的种类还不够丰富 ,产品功能 、性能等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迫切需要研制出一批功能更强 、性能及可靠性更好的高端整机产品 ,完善机器人产品谱系建设,增强有效供给,以满足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需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基于此 ,《规划》提出未来五年要“增强高端产品供给”,面向制造业、采矿业 、建筑业、农业等行业,以及家庭服务 、公共服务 、医疗健康 、养老助残 、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需求 ,重点推进“焊接机器人” 、“真空(洁净)机器人”、“民爆物品生产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移动操作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矿业机器人”、“建筑机器人” 、“医疗康复机器人”、“养老助残机器人” 、“家用服务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 、“安防机器人”、“危险环境作业机器人” 、“卫生防疫机器人”等17种机器人重点产品的研制及应用 ,拓展机器人产品系列,提升性能 、质量和安全性,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四 、拓展应用范围,深挖超大规模市场

            应用是机器人产品价值的体现 ,是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就目前而言,虽然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但相较于新加坡 、韩国 、德国和日本等工业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仍有相当的提升空间 ,仍有巨大的市场增量有待释放 。且在已投入使用机器人的应用行业中,自主品牌机器人的整体竞争优势还不强 ,国内市场占有率仅有三成左右。与此同时,我国服务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虽说在家居、教育、娱乐等领域已有部分产品实现了商业化应用 ,但整体而言应用场景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农业、矿业、医疗、家庭服务、公共服务 、健康养老、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的应用市场还未完全打开 ,未来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

            未来几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强大的国内市场 ,从应用端入手,继续深化机器人的行业应用,不断发掘机器人应用新场景,在实际使用中提升性能品质 ,加快技术更新迭代 ,不断提升自主品牌机器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赢得更多市场份额。鼓励用户单位和机器人企业联合开展技术试验验证 ,支持机器人整机企业实施关键零部件验证 ,增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试验验证能力。推动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专注细分领域特定场景和生产工艺,开发先进适用 、易于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 。支持搭建机器人应用推广平台,组织产需精准对接。推进机器人应用场景开发和产品示范推广 。加快医疗、养老 、电力、矿山、建筑等领域机器人准入标准制订 、产品认证或注册。鼓励企业建立产品体验中心,加快家庭服务、教育娱乐 、讲解导引 、配送餐饮等机器人推广  。探索建立新型租赁服务平台,鼓励发展智能云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

      五 、优化组织结构,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

            产业组织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产业竞争力、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产业安全等,对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企业的规模及专业化协作程度呈上升趋势 ,但整体而言 ,现阶段我国机器人产业组织结构还不尽合理,仍然存在系列问题 ,具体表现为:行业骨干企业综合竞争实力远不及国际巨头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缺乏话语权 ;产业链之间 、与用户行业之间 、行业与区域之间协同性不强 ;各地方与机器人相关的产业园区、基地等“遍地开花”,存在重复建设 、过度竞争等问题。因此,《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要更加注重“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一是要“培育壮大优质企业”,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机器人领航企业,打造在机器人整机 、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二是“推进强链固链稳链”,骨干企业要瞄准薄弱环节,联合配套企业加快研发应用,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三是“打造优势特色集群” ,推动合理区域布局,引导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地区集聚,培育优势集群,支持集群加强技术创新,聚焦细分领域 ,培育特色集群品牌。力争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为保证主要任务的顺利完成,《规划》还从强化统筹协调推进、加大财税金融支持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健全人才保障体系、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五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十四五”是产业整合优化 、发展壮大、创新升级的关键时期,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在我国新型举国体制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下 ,在“政、产 、学、研、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机器人产业必将牢牢抓住发展契机,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快速健康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筑人民美好生活图景提供有力支撑 。


      1. XML地图